药材名称:卵盘鹤蝨
名称出处:《内蒙古植物志》
概况
异名:小粘染子(《内蒙古植物志》),塔巴格特-闹朝日嘎那(蒙语)。
基源:为紫草科鹤蝨属植物卵盘鹤蝨的果实。鹤蝨属全世界约50种,分布于温带地区;中国有15种,其中2种供药用。
原植物:卵盘鹤蝨Lappula redowskii(Horn.)Greene(Myosotis redowskii Horn.;Lappula intermedica(Ledeb.)M.Pop.),又名中间鹤蝨(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鑑》),蒙古鹤蝨(《东北植物检索表》)。
形态:一年生草本。主根圆锥形,略粗壮。茎高40~60cm,多单生,茎中部以上多分枝,密被灰色糙毛。单叶互生,叶较密,线形或狭披针形,长2~5cm,宽2~4mm,扁平或沿中肋纵向对褶,直立,先端钝,两面有具基盘的长硬毛。镰状聚伞花序生茎顶,花后伸长,长6~18cm,苞片茎下部者叶状,上部者渐呈线形;花萼5深裂,几达基部,裂片线形,果期增大,开展呈星状;花冠蓝紫色至淡蓝色,锺状,长约3~3.5mm,较花萼稍长,筒部短,簷部直径约3mm,裂片长圆形,喉部缢缩;5枚梯形附属物生花冠筒中部以上;雄蕊5,内藏;子房上位,球形,4裂,花柱短。小坚果4枚,宽卵形,长2.5~3mm,具小颗粒突起,边缘具1行锚状刺,刺长1~1.5mm,平展,基部略变宽而相互邻接或离生,小坚果腹面常具皱褶。花果期5~8月。(图见《中国植物志》.第64卷.第2分册.180页.图版34∶19-21)
生境与分布:生旱坡、荒地、沙地、草原及田间。分布于中国东北、内蒙古、华北、西北、新疆、四川西北部及西藏。原苏联、蒙古也有分布。
药性
功效:驱虫止痒。
主治:蛔虫病,蛲虫病,虫积腹痛等症。